10月11日国际出柜日
为纪念1987年10月11日的华盛顿同性恋权益游行,同性恋权益活动人士罗伯特.艾兹伯格(Robert Eichberg)、威廉姆.甘布勒(William Gamble)和吉恩.奥利里(Jean O'Leary)于1988年初次将10月11日定为国际出柜日(National Coming Out Day,NCOD),国际出柜日旨在使更多的人能够意识到自己身边的亲人朋友可能就是性少数群体,呼吁大众对性少数群体树立正确的认知 。
出柜是英文“Coming out of the closet”的直译,是性少数群体公开自己的性倾向或性别认同的行为。
根据联合国发布的《中国性少数群体生存状况》 ,选择出柜的性少数群体面临着多重困境,包括在校园、职场中存在的歧视问题。在针对不同性别群体的权益保障方面,我国做出了国际承诺,并通过多项法律和政策保障性少数群体的选举权、劳动就业、教育等多个领域的权益,但现阶段仍需为性少数群体建立一个公平友善的生存环境。
出柜是指性少数人士接受自己的性别身份和性倾向并将其整合到个体生活中的过程,这其中包含自我认同以及向他人表达两个维度,强调性少数群体创造自我的一个过程。出柜与否以及出柜年龄会随着性别身份和社会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与个体自身的性格因素和成长环境也有联系,是一个不可一概而论的复杂过程。
词源历史
美国心理学家伊夫林·胡克(Evelyn Hooker)在20世纪50年代将“coming out”一词引入学术界中,在这以前,“coming out”一词多指“进入一个充满希望和团结的新世界”,而在美国石墙事件之后则更多的代表着摆脱“衣橱(closet)”的压迫。这一概念的转化表明“coming out of the closet”是一个“coming out”与“closet”的混合隐喻,“skeleton in the closet”(橱柜里的骷髅)特指通过隐藏自己的性倾向而过着自我否定的隐秘的生活,“closet”(橱柜)一词的隐喻也被延伸为来自异性恋正统主义社会和制度的压迫。自从1970年同性恋解放运动兴起后,性别平权活动家们鼓励人们勇敢地站出来,comingout of the closet(出柜),参与请愿,争取性少数群体的平等权益。在多年来同性恋权益活动人士与传统宗教力量的多次对抗中,越来越多的性少数人士选择出柜,也有越来越多的民众参与到为性少数群体争取各种平等权利的队列之中。
如今,“出柜”一词的用法也被引申到其他领域中,比如患有从外部特征无法鉴别其生理缺陷的人群(如失聪者,自闭症患者等)选择“出柜”向人们展示身份 。
深柜
定义
美国记者艾莉亚·达斯塔吉尔(Alia E. Dastagir)在发表于《今日美国》中的文章里指出,深柜(closeted)在性少数人群的语境下是指形容未透露或未公开其性倾向(sexual orientation)或性别认同(gender identity)及其他方面(包括且不限于其性向认同或性行为等)的女同性恋、男同性恋、双性恋、跨性别者、酷儿等性少数群体 。而韦氏词典关于深柜(closeted)则还有另一个更广义的定义,是指隐藏自己的特定或部分身份的人(hiding the fact that you are a particular type of person)。
历史背景
美国历史学教授乔治·昌西(George Chauncey)的《纽约的男同性恋者》(Gay New York)一书中提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男同性恋群体曾经常现身于咖啡店、沙龙和街道上。但是在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反同性恋法条。1933年,纽约州最高法院表明禁止同性恋群体在有执照的公共场所聚集,但也可以将此认为是一语双关,换句话说,政府依旧允许同性恋群体之间的私密交流,此时较为隐蔽的公共浴室成为了同性恋群体交流的相对安全的场所。同性恋群体被迫藏在了“柜子”之中,暂时淡出了公众视野。书中还提到,发布于1950年秋的一篇文章中指出当时一部分人将同性恋曲解为许多堕落行为的代名词,例如吸毒、盗窃、虐待以及谋杀,这是因为当时很多同性恋者都未出柜,人们也仅能从一些负面报道中对于同性恋群体展开想象 。
美国社会学家史蒂文·塞德曼(Steven Seidman)在1996年至1998年之间,采访了30位处于“深柜”的人,他认为当时美国同性恋者大多数还是处于深柜的状态,深柜是一种社会压迫的表现,深柜人群的心理深受异性恋正统主义的影响,但他也很反感“出柜即代表自由”的观点。同时,他也指出“深柜”这个词对于不同年龄、收入、社会性别、自我认知的人具有不同的含义。深柜是个人对爱情、工作、 家庭以及朋友隐瞒自我重要组成部分所做出的抉择,同性恋者向家人或向其婚姻伴侣隐瞒并假装自己为异性恋者的做法会成为其感到焦虑与不适的源头。
性少数群体的出柜现状
根据2016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中国性少数群体生存状况》(以下简称《报告》)调查报告,目前我国只有5%的性少数人士选择公开出柜,15%选择向亲人出柜 。选择出柜的性少数群体面临着多重困境,包括在校园、职场中存在的歧视问题。
对于性少数群体来说,“是否出柜?”“对谁出柜?”“以及何时何地出柜?”等一直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报告》 显示,在中国,性少数群体在日常生活中的可见度很低。影响性少数群体出柜的因素有很多,且因人而异。但大部分情况下,性少数群体的公开或半公开出柜与他们在家庭、学校和宗教生活中遭遇歧视的风险成正相关。由此可推测,性少数群体在家庭、学校和宗教生活中被动出柜的可能性较大;而在职场生活中,则会在确定没有歧视风险的前提下选择主动出柜。社会中存在的对性少数群体的刻板印象,社会压力和舆论歧视可能是性少数群体选择不出柜的主要原因,这也导致了很多性少数群体仍处于深柜(未公开性倾向或性别认同)状态。所以,《报告》指出,在日常交往密切程度较高的家庭和学校中,性少数的公开程度略高一些,然而在职场上或是宗教生活中,性少数的公开程度非常低,真正完全在职场公开身份的仅占5.4%,部分公开的占19.7%,完全没有公开的占74.9%。
出柜的影响因素
影响一个人出柜的因素有很多。美国记者乔什·里维拉(Josh Rivera)曾在《今日美国》(USA TODAY)撰写的文章中指出,“当前处于深柜中的性少数青年们在选择出柜时面临的最大困难是不确定性,他们正在将生活中非常隐私的部分暴露给世界,而他们真的不知道这样做会带来什么后果 。”对于很多人来说,出柜变得越来越成为一种见证爱与认同的方式。但是,仍有很多选择出柜的性少数人士受到了态度或行为上的拒绝与仇恨。文章中提到,根据芝加哥大学查宾霍尔政策研究中心(Chapin Hall Research Center)的调查,性少数群体经历某种形式上的无家可归的可能性比非性少数群体要高120%。一般而言,与其他少数群体相比,他们更容易成为仇恨犯罪的目标。美国性别研究学者伊芙·科索夫斯基·塞吉维克(Eve Kosofsky Sedgwick)在其著作中指出,一些同性恋群体选择一直躲在“柜子”之中是为了避免被性别刻板印象、侮辱性的检查和辱骂等所带来的伤害,同时也是为了工作,为了争取孩子的抚养权,看护权和保险等。他同时也探讨了处于深柜状态所面临的困难,“这个以异性恋假设为前提的社会本身就意味着,人们即使是在沉睡时也会发现在他们身边在不断出现新的墙:每次遇到新的同学,遇到新上司、社会工作者、银行职员、房东和医生的时候,处于深柜的人在面对他们时总会不得以又创造出新的柜子来隐藏自己的身份。”同时也有研究表示,有关同志的报道对同性恋群体的出柜想法有刺激和累积作用 ,一些拥有正面、积极形象的名人出柜信息也会影响性少数群体的出柜选择;国家法制层面也会对人们是否出柜的选择造成影响,比如一些将同性恋视为犯罪的国家(如伊朗、文莱等),公开表明自己的同性恋身份可能还会造成一些法律纠纷。
身份认同与出柜
性少数群体的出柜,特别是对家庭成员出柜,具有重要意义,它标志着性少数个体对自我的身份的认同与接受一个新的身份角色的坦然。澳大利亚临床心理学家卡斯(Vivienne Cass)教授提出的身份认同模型(the Cass Identity Model)是同性恋者自我认同发展研究的重要基础理论之一。这个模型中的身份认同有六个阶段,先后分别为:认同困惑(identity confusion)、认同对照(identity comparison)、认同忍受(identity tolerance)、认同接受(identity acceptance)、认同骄傲(identity pride)到认同和谐(identity synthesis) 。社会学学者王晴锋将家庭出柜视为一种世俗仪式并加以考察,提出这一仪式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与日常生活(家庭/工作场所)的分离;第二阶段也是家庭出柜仪式的核心阶段,重点在于叙述,话语争辩与身份争夺;第三阶段即重融阶段,回到家庭中。他表明“出柜仪式可以作为终结异性恋统制的宏大议程之一部分”,并且,现阶段很多同性恋者正处于从分离到重融的过渡阶段。
如何出柜
学者就如何出柜提出了许多建议。比如,王晴峰建议对家庭出柜前最好事先做一些铺垫性的工作,比如“在未出柜前给父母接触一些关于同性恋的正面、积极和客观的信息;邀请父母一同参加同性恋聚会活动;或者通过给父母写信的形式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书信中可以表述一些口头无法传达的内容,而且双方隔着距离,不容易发生面对面的激烈冲突。”另外,时机、对象、环境的选择也十分关键,选择先向父母中的一方出柜可以避免向父母同时出柜的压力,而如果父母中有一位可以接受,就会相对容易些。家庭出柜面临着很多困难,父母需要重新定位和调整对子女的期待,也有一些父母在子女出柜之后选择“承认而不接受”,仍期盼着子女最终可以结婚生子 。乔什·里维拉也对选择出柜的性少数青年们提出了一些建议:“如果您觉得自己在安全的地方并且拥有一定的支持网络(例如家庭、朋友的支持等),那么在准备就绪时,您可以决定出柜,并去享受自己充实丰富的生活。但这通常是很艰难的一步,如果您认为选择出柜后将使您处于危险之中,请不要着急,要待一切井然有序后,然后再次评估您选择出柜的这一决定。”